top of page

世界之音・巴哈精神─ 絲路計劃二十年

已更新:2018年10月8日

文 / 歐頭Otto

地理上的絲路,原本是一條承載著經濟貿易功能的迢迢長路,貫穿亞洲、歐洲甚至觸及非洲。大提琴家馬友友的「絲路之旅」音樂計畫至今二十年(1998-2018),這個當年由馬友友發想,彰顯東方文化交流當年是沿著絲路傳遞的概念,每年都會加入新的樂風元素到樂團與音樂會上,這次也是馬友友第六次率團抵台演出。




從巴哈到絲路

身為Sony Classical的專屬音樂家,錄製超過一百張專輯、贏過15座葛萊美獎,馬友友最近挑戰人生第三次灌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兩回灌錄時,他分別是二十八歲(CBS),以及四十二歲(《巴哈靈感》),如今他六十二歲,自覺人生至今對這套曲目應有更深的理解,並與世界樂迷分享。


一開始,「絲路計畫」跟「巴哈無伴奏」這兩件事,並沒有被聯想在一起。馬友友的樂迷,過去買過馬友友「巴哈無伴奏」錄音或是「絲路計劃」錄音的朋友,可能也沒想過兩者的結合。


2018年,絲路合奏團歡慶二十週年,攜手大提琴大師馬友友六度訪臺的音樂會,其中所蘊含的藝術觀念「從巴哈薩拉邦德舞曲到土耳其」代表絲路音樂會從東方音樂為主,轉變成全球音樂為素材。馬友友在他的新專輯推出之際,也呼籲音樂文化其實必須與政治、經濟,放在同一個平台上討論。


從薩拉邦德舞曲到土耳其


更難能可貴的是,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從薩拉邦德舞曲到土耳其」音樂會,馬友友也將打破過去慣例。

他將獨奏選自巴哈「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作品1008」裡面的「前奏曲」、「薩拉邦德舞曲」、「吉格舞曲」三曲,另外還會獨奏「瑟宮大提琴組曲」以及由吳彤、李勛改編的鄧雨賢「望春風」。而這場音樂會的曲目真的相當精彩,除了上述的馬友友獨奏之外,還有爵士鋼琴大師Chick Corea的《西班牙》以及土耳其綠林好漢樂團、佩拉帕斯科洛的土耳其民謠,還有西藏民謠《美人》、安地斯民謠、傳統中國民謠……等等。


巴哈無伴奏背後也隱含著人類文化的傳遞移動,一條看不見的人類文化絲路。舉例來說,巴哈無伴奏裡面的薩拉邦德舞曲、吉格舞曲,當年就是從非洲傳到南美洲,之後再傳到南歐(西班牙),然後才成為了歐洲德奧音樂裡的舞曲,成為巴哈的創作素材。換言之,「巴哈無伴奏」就這樣跟「全球文化絲路」環扣起來,同時這也是主修人類學的馬友友多年心中的想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