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無法向貝多芬說『不』」 小提琴女神慕特的最愛

已更新:2020年1月30日

無法抗拒的貝多芬之旅

許多音樂家都認為探索貝多芬的音樂是演奏上非常重要的過程,例如著名的挪威鋼琴家安斯涅、維也納樂派權威大師布赫賓德都曾在台灣演出過貝多芬全版鋼琴協奏曲,並且不約而同地表示這是一趟無與倫比的「旅程」;傳奇小提琴女神安-蘇菲.慕特也不例外。

身為德國人,慕特不僅與貝多芬擁有更多文化與歷史上的連結,她對貝多芬的音樂也是情有獨鍾,無法向貝多芬說「不」。



另闢蹊徑 深入音樂本質

早在1998年,慕特就已經錄製了貝多芬奏鳴曲全集,之後更因此獲得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專輯。藉由這個經驗,也啟發慕特另闢蹊徑,發起小提琴奏鳴曲錄音計畫,透過錄製完整的經典曲目,深入了解作曲家與音樂的本質,並在2006年、2010年陸續推出莫札特與布拉姆斯奏鳴曲集,同樣獲得熱烈迴響。

而在那個時期,她用了一整年的時間專注巡演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鳴曲,以三個晚上為一單位,演奏全版奏鳴曲。為了當年的巡演,慕特親赴波昂的貝多芬之家研讀原版樂譜,「透過原稿,你可以看到貝多芬如何與每個音符搏鬥。」





更完整豐富的表演語彙

除此之外,慕特也是現代作曲家的謬思女神與首演的不二人選,當代不少作曲大師都曾將創作題獻給她。二十年前,慕特第一次從當代音樂回歸古典時,認為自己「就像個剛從月球回來的太空人,見到了當代音樂色彩斑斕的一面。」

她曾說:「雖然從沒有人這樣要求過我,但我讓自己學習全新的語言。跟著魯托斯拉夫斯基、莫雷特、黎姆以及潘德烈斯基一同經歷的旅程,讓我成為更完整的音樂家。」

慕特對於音樂的開放態度,也促成她與當今電影配樂最重量級的大師約翰.威廉斯的合作,錄製多首電影配樂選粹。她不諱言:「每次看電影只要聽到他的小提琴或大提琴配樂,我都好想演奏!」


2020樂季 探訪貝多芬最核心的紀念旅程

優游於古典與當代音樂之餘,慕特總是會找出一段時間專注在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不過,只有貝多芬是她重新研究、回顧的作曲家。2020年樂季更適逢貝多芬誕辰250週年,國外重要的表演廳紛紛推出相關的紀念節目,慕特也是各大音樂廳爭相邀演的人選,此次訪台曲目同樣是她巡演的重點內容之一。她談到,貝多芬的曲目將是這一個樂季的重心,更是對於作曲最「內在」的探索。



承先啟後 見證樂聖的奮鬥史

以往談到貝多芬的奏鳴曲,慕特表示:「貝多芬是第一位給予小提琴與鋼琴同等地位的作曲家。」

在莫札特時期,小提琴多屬於伴奏性質,直到《A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3》的出現,提升了小提琴的重要性,也是貝多芬突破傳統曲式的一項嘗試。此外,作品23與《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4》完成時間都在貝多芬耳疾發作的時期,前者曲調顯現出貝多芬的抑鬱煩惱,隔年完成的後者在旋律卻是溫暖明亮,被後人賦予《春》的美名。

本次曲目安排由作品23開場,不僅具有承先啟後的意味,呈現貝多芬一邊積極在作曲上打破框架,一邊對抗疾病影響的發想背景;更讓聽者見證貝多芬的奮鬥過程,深入體會作曲家將痛苦昇華為藝術養分的創作內涵。

對於經典的《春》與《克羅采》,二十一年前慕特已頗有心得:「貝多芬的奏鳴曲一向具有兩性的特質。我認為《春》是所有奏鳴曲中最女性化的一首,最容易理解,也是我第一首演奏的奏鳴曲。而第九號《克羅采》的重點在於鋼琴與小提琴間的完美對話,就像一首鋼琴與小提琴的協奏曲,當中蘊含兩個演奏家雙重奏的概念。」



在音樂中注入時光淬鍊的生命體悟

屹立樂壇頂峰將近半世紀,再度詮釋二十一年前研究過的曲目,慕特謙虛地表示:「我不會說我演奏得更好,但生命確實會留下痕跡。」

所謂完美,並不是恆久不變,而是隨著生命經驗的累積,更深入的理解事物,更深層的體會音符背後的意涵,從中汲取出更趨近於靈魂深處的音樂共鳴,而這也是慕特自初次登台以來,不斷鞭策自己,不斷挑戰自己的目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