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連士堯
對於許多古典樂迷而言,可能同時存在「看著紀辛長大」與「跟著紀辛長大」的兩種狀態。10歲出頭就在俄國大放異彩,逐漸聚集國際焦點的紀辛,一生皆與舞台為伍,演奏會與錄音也從未間斷。很難想像,1971年出生,現在才47歲,已經擁有三十年音樂「傳奇」的紀辛,才正攀上另一個高峰……
成熟的神童
「神童」事蹟,相信早已傳遍許多樂迷之耳:據說他剛出生時十分安靜,不太哭鬧也不太發出聲音,沒想到有一天,11個月的紀辛聽到姐姐在練習鋼琴,竟然跟著哼起巴哈的賦格,讓同為鋼琴教師的紀辛母親大吃一驚,發掘了這位孩子不世出的音樂天份。2歲的紀辛就開始學習鋼琴,表現出色,有如石破天驚,4歲時就已經能彈奏協奏曲,也讓紀辛以6歲的年幼之齡,就讀俄國著名的格涅辛音樂學校(Gnessin State Musical College),在這裡,紀辛遇到了生涯中唯一的老師:安娜.坎特(Anna Kantor)。
比起莫斯科音樂院等其他地方的「名師」,坎特並不是特別出名,但她立刻發現了紀辛的獨特天才。在一段珍貴的影音訪問中,坎特如此形容當年才15歲的紀辛:「他非常安靜、內斂,沒有相當外放的性格。我與他母親經常跟他講許多音樂中應該要具有的激情與高漲情緒時,他也都只是靜靜地聽著…… 不過,他其實都默記在心裡,等到某一天,他自然就會把這些情緒放到音樂當中。」比起經常以「電光火石」技巧來驚豔全場的「音樂神童」,紀辛從小就展現出罕見的成熟度,這或許也是讓他在闖蕩音樂圈三十多年後,依然能夠維持在最高水準的原因之一。
觀眾在幫我演奏
雖說是「安靜的男孩」,紀辛從來不怯場,他曾在回憶自己11歲時在莫斯科的首次公開獨奏會說道:「當天來了非常多人,主辦單位不得不加椅子…… 甚至加到舞台上!在鋼琴的周遭滿滿都是人。」當紀辛成功完成演奏後,有人問他這些觀眾是否會妨礙他的演出,紀辛的回答是:「他們是在幫我。」在小小年紀就有這樣子的大將之風,實實在在是一位為了舞台而生的鋼琴家! 成名於CD產業興盛的1980年代末期,紀辛的錄音發行等身,除了擅長的祖國俄系作曲家作品外,紀辛在蕭邦、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等人的詮釋也十分出色,風格節制卻潛藏著無比爆發力的他,每每能出神入化地達成譜面上的高超技巧要求,讓聽者為之懾服。
有著「不世出天才」的身分,紀辛難免從小一直被拿來跟俄派鋼琴大師如霍洛維茲、李希特等人相比,然而若以「同等年紀」來看,紀辛的成就,現在才是檢視的開始。持續不輟地演出行程,也讓他依然活躍於國際舞台,並且得到全世界樂評與樂迷的讚揚。同時,紀辛也特別表示過他對於台灣樂迷的喜愛,2011年來台時,就曾在後台說過三年後的亞洲巡迴,一定會把台灣排入,果不其然2014年就再次來台。今年則是睽違四年,紀辛將帶來貝多芬最複雜難解的第29號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以及他最擅長的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集。進場的觀眾,不妨與我們一起參與紀辛即將成為傳奇的進程,目睹他進入「大師」之林的一刻。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