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嵐君
他們是音樂巨匠柴可夫斯基口中最「靈活」的管弦樂團,他們是指揮帝王卡拉揚手中威震四方的屠龍寶劍,他們永遠走在影音科技的最前面,他們是全世界有志加入樂團的音樂家的第一志願,他們是全世界最好的樂團……
他們是:柏林愛樂。
蓽路藍縷的草創初期
如今,享有「第一天團」美譽的柏林愛樂,草創初期也走過了一段坎坷的歷程……
約翰・史特勞斯父子先後組成的管弦樂團,是世界上私人管弦樂團的先驅。有一位曾經在老約翰的樂團裡拉琴的畢瑟(Johann Ernst Benjamin Bilse),單飛之後組成了「畢瑟管弦樂團」(Bilse'sche Kapelle)。當年在歐洲小有名氣,除了在萊比錫有帶狀音樂會節目,連知名的小提琴家易沙意,都曾經擔任過這個樂團的首席。
勞資糾紛不分古今中外,「畢瑟大樂隊」長期超時過勞,勞資分紅不均,團員心生怨懟,積怨的引爆點則是:當這群廉價團員勞工拿到去華沙的「四等艙車票」簡直羞憤莫名,有五十四位團員見笑轉生氣與畢瑟互炒魷魚。他們在1882年的五月,成立了新的樂團,宣稱這個團體靠的是團員的自主管理,並且彼此承諾具有「牢不可破的共同關係」,以及「對樂團財務的責任與義務」。
這個樂團,後來更名為:柏林愛樂!時至今日,柏林愛樂引以自豪的民主自決,自主管理,早在開創初期,就已深深植入樂團的DNA 裡了!
展翅起飛,迎向未來
新樂團,新氣象!他們聘請了一位手腕靈活的經紀人赫曼・沃夫(Hermann Wolff),為他們打理樂團經營。首先,他們在柏林找到一個溜冰場將其改建為音樂廳,以「柏林愛樂」團名在新場館舉辦音樂會。再來,來自萊比錫的布萊納(Ritter Ludwig von Brenner),成為新樂團的首席指揮。布萊納在位六年,贏得聽眾與評論的正面回應,不過,真正奠定樂團發展基礎的,卻是有如攝政王的沃夫。他善盡自己在音樂經紀上的手腕與人脈,為這個新樂團打響知名度,曾來客席指揮的包括小提琴大師姚阿幸(Joseph Joachim),以及他的作曲家好友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沃夫的運作之下,連客席的姚阿幸都願意替樂團向孟德爾頌家族(Mendelssohn)以及西門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即西門子公司的創辦人)募來了足以支撐營運的大筆資金。
擁有一定程度的人氣與充足的金援,樂團開始思索下一步,這個極速起飛的樂團卻需要重量級的領導人物,於是沃夫接連迎來了當代德國樂壇的指揮大師:馮・畢羅(Hans von Bülow),以及具有催眠般指揮魔力的尼基許(Arthur Nikisch)。
讓我們將時間快轉一下。樂團在馮畢羅與尼基許接力鍛造之下,益發強韌茁壯。尼基許過世後,團員選出了下一任指揮:他是一位指揮時拍點莫名奇妙,長相活似短腳長頸鹿,說話宛若哲學老學究,演奏的音樂卻有如酒神附身神魔下凡的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就此君臨這個樂團長達卅二年。期間雖因二戰與納粹問題中斷七年,這位被譽為最具有深邃思想與人文情懷的指揮,與樂團成為了德意志文化的精神象徵。在戰前他極力強化樂團的深度與張力,戰時他天真地企圖分離政治與文化,保護團員與猶太音樂家,成為德國人的心靈支柱,戰後他又悉數將個人情感與哲學高度灌注於音樂中,將樂團與自己都推上了神格化的地位。
黃金年代:卡拉揚時期
1955年,福特萬格勒過世後翌年,樂團做出了古典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決定:從音樂到外表都深具時代魅力的指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透過團員投票成為樂團的繼承者,1956年更被授予明文的「終身首席指揮」。
卡拉揚與柏林愛樂共事長達卅四年,不僅將樂團的合作精密度打造得固若金湯,成就了世界樂壇中最金碧輝煌的王者之聲,更利用各種廿世紀的新科技與傳媒,將古典音樂充分擴展到世界各地。他一生灌錄的八百多張唱片,自導自演的各種音樂會MV,資本分工精密化的行銷造勢手法等等……,卡拉揚的成就,不只驗證了「時勢造英雄」:他執掌柏林愛樂期間,正值錄音科技從單聲道走入立體聲,唱片大量普及走入家庭。後來,雷射光碟CD問世,卡拉揚親自參與規格制定,音樂數位化成為一股不可逆的時勢,從此徹底改變人類聽音樂的方式。凡此種種,卡拉揚手上握著柏林愛樂這把屠龍寶劍,所向披靡,而柏林愛樂這個已經在古典音樂領域具有王者風範的樂團,也不僅不再只能拿到「四等艙的車票」,更全面性地席捲世界,讓所有古典音樂內外的聽眾,都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世界第一的管弦樂團!
於是我們都知道,這個樂團的名字就是當今名震天下,威震一百廿餘年迄今不衰,全球樂迷心目中唯一的超級樂團。這就是BPO:Berliner Philharmoniker Orchestra,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