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洲百年音樂傳承 從伯恩斯坦到杜達美

已更新:2018年10月10日

文/ 連士堯



1918年8月25日,伯恩斯坦出生於美國麻州小鎮的烏克蘭猶太移民家庭,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孩子,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傲視世界的全能音樂家;1981年1月26日,杜達美出生於貧窮南美小國委內瑞拉,透過知名的系統教育(El Sistema),杜達美成為了委內瑞拉第一位揚名立萬的指揮家。他們對於音樂的熱情、天賦與魅力,十足展現了美洲與歐陸截然不同的奔放及開闊,最佳的體現,莫過是被世人譽為「史上最棒逍遙音樂節夜晚」的2007年演出。


讓全世界一起叫「曼波!」


2007年的逍遙音樂節,對於杜達美的音樂生涯來說,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晚。他與同樣由系統教育出身,集合委內瑞拉青年音樂家組成的西蒙‧玻利瓦爾青年交響樂團,為現場觀眾帶來眾多精彩的南美作曲家作品,淋漓盡致地演奏出歐美名團無法完全掌握的「拉丁味」。而在觀眾瘋狂的歡呼聲中,杜達美與團員們穿著有委內瑞拉國旗圖案的外套,帶來轟動全場的安可曲,這段影片已經在網路超越千萬次點閱,也是社群時代剛崛起的2007年,瀏覽率最高的古典音樂影片。而他們演出的曲目,正是由伯恩斯坦所寫的音樂劇《西城故事》中的經典舞曲〈曼波!〉。


《西城故事》是伯恩斯坦最具傳唱度的作品,劇本改編自經典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背景設定在紐約曼哈頓,男女主角的家族,也改為波多黎各移民的兩大幫派,展現出美國「民族熔爐」的現況。因此,伯恩斯坦在音樂上,採用了許多南美洲的音樂元素,當年透過杜達美與西蒙.玻利瓦爾青年交響樂團的詮釋,更加鼓舞人心,極具說服力。


雖然逝世於1990年的伯恩斯坦本人無法看到這段演出,但他的女兒潔咪(Jamie)看到了,她大力推崇杜達美的演出,認為若是父親在世,「絕對會飛到委內瑞拉,給杜達美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潔咪更推崇杜達美與系統教育對於古典音樂界的貢獻,更在2014年頒給了杜達美「伯恩斯坦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傳承了伯恩斯坦的音樂教育理念。


致敬伯恩斯坦百年


今年適逢伯恩斯坦的一百歲誕辰,杜達美更極具紀念性地在柏林愛樂的亞洲巡演中,排入伯恩斯坦的作品,讓樂迷們不只是從他留下的唱片裡認識這位大師,更要大家重新理解伯恩斯坦的創作成就,聆聽伯恩斯坦「與時俱進」的經典作品。


11月13日,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在台北演出的第一號交響曲《耶利米》,是伯恩斯坦年輕時期的代表作。1939年,伯恩斯坦從哈佛大學畢業,決定要以希伯來文的經文創作,挑選了《聖經》當中「流淚的先知」耶利米故事。全曲共分為三個樂章,第三樂章〈悼歌〉搭配次女高音演唱,也時常被拿出來單獨演出。此創作在1944年首演,得到當時樂界極高的推崇,對伯恩斯坦來說,更重要的是,由於看到此作首演的成功景象,他父親終於點頭答應讓伯恩斯坦走向他熱愛的音樂路,而伯恩斯坦也將此曲獻給慈父。


有趣的是,杜達美在本次台灣巡演的另外兩場演出,挑選的則是伯恩斯坦創作生涯最晚期的作品,《管弦樂嬉遊曲》是伯恩斯坦在1980年的作品,是為了波士頓交響樂團百年團慶所寫。此曲共分為八個小段落,大部份都有著舞曲的標題,例如森巴、馬祖卡、圓舞曲、進行曲等,如果有機會對照第一號交響曲《耶利米》的觀眾,應該會驚訝伯恩斯坦年輕風格與後來有極大的差距,其實這也是伯恩斯坦創作為後世討論不已的原因之一,他在脫離學院後,創作越來越「擁抱當代」,從他的作品裡,我們可以聽到濃濃的美式元素,像是爵士、藍調等,而他也毫不避諱使用這些看起來被歸類到「流行」的創作素材,當然,這也引起當時評論界不小的批判。在伯恩斯坦百歲冥誕的今日,孰是孰過,就讓大家實際聽了他的作品,來進行評斷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