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從心所欲 跨界的帕爾曼

  • 文/ 羅嵐君
  • Jul 27, 2017
  • 3 min read

中國儒家認為,七十歲是個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階段。以一個職業音樂家的身份,帕爾曼曾說他目前只有三個最重要的任務:演奏、指揮、教學。看似跨越不同專業領域,回歸藝術層面,象徵的是對真善美無止境的努力與追求,就像帕爾曼在各種不同音樂領域上—特別是電影音樂上的跨界成就,異曲同工。

站在世界之巔 影壇大導最愛的提琴手

不少人是透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更進一步認識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的絕美琴藝。《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乃根據澳洲最知名的當代文學家湯瑪斯肯‧尼利的小說原著《辛德勒的方舟》改編,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

這部影史經典在1994年的奧斯卡獎大放異彩,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著配樂等七項大獎。為《辛德勒的方舟》譜寫配樂的約翰‧威廉斯曾經表示,帕爾曼絕對是演奏主題音樂的不二人選,也是這部電影能夠贏得普世推崇最給力的推手,也只有帕爾曼情感深刻、如泣如訴、深具感染力的琴音,最能夠道盡悲天憫人的情懷。

為電影《英雄》、《藝妓回憶錄》跨刀獻聲

《辛德勒的名單》配樂大放異彩之後,帕爾曼後來在張藝謀的《英雄》跨刀獻聲,這次來邀請他的是當代中國作曲家譚盾,由馬友友演奏,譚盾作曲,贏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原著音樂的《臥虎藏龍》,帕爾曼給予極高的評價。帕爾曼曾表示,《英雄》音樂讓他聯想起古代的中國,特別是高音域的音色,眼前出現的就是大漠風光,為了能夠稱職地呈現異國色彩,帕爾曼專程調校小提琴的音色,以切合中國式的表現風格。

電影《藝伎回憶錄》則是由帕爾曼與約翰‧威廉斯、馬友友共同打造電影配樂。

輝煌成就 舉世推崇的偉大人格

已經獲得十五座葛萊美獎及四座艾美獎,並在2008年榮獲葛萊美獎「終身成就獎」表揚他在古典樂壇的卓越成就,當今全球小提琴界最崇高地位的天王寶座,帕爾曼實至名歸。難能可貴的是,帕爾曼對於公益與慈善活動的投入程度,也同樣人敬佩。從小就因為小兒痲痺不良於行的帕爾曼,在成為舉世知名的小提琴家之後對於慈善活動的投入也不遺餘力。由於演出與教學活動繁忙,他實在無法專注於單一機構,但對於小兒痲痺的預防治療等等的慈善活動的邀約,舉凡慈善音樂會,或是慈善活動代言,他總是義不容辭。小提琴天王的氣度,以及人道關懷,正是帕爾曼在藝術成就之外,舉世推崇的偉大人格。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配樂恐怕是帕爾曼最為世人熟知的演出。帕爾曼回憶當時的景情表示,他在某個早晨接到《辛德勒的名單》原聲帶作曲家約翰‧威廉斯的電話,告訴他有部電影想請他演奏配樂,在得知電影劇本、主題與音樂之後,只花了五秒鐘他就決定接下演奏的任務。合作過程中帕爾曼也和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成為好朋友,帕爾曼還透露,史匹柏對於電影配樂的要求很高,常常和作曲家約翰‧威廉斯鉅細靡遺地討論配樂,非常專業。

約翰‧威廉斯在《藝伎回憶錄》的配樂,揉合了東、西方悲天憫人的美麗哀樂,他讓馬友友的大提琴、帕爾曼的小提琴搭配日本長笛、十三弦古箏作為本片的主軸樂器,在抑揚行止之間,感受濃烈情感,表現出悲傷、惆悵縈繞,無語問蒼天的藝伎人生。帕爾曼悠揚的小提琴音更能傳達柔中帶剛的雋永力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