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奉行「巴哈儀式」 備受眾人崇敬
作者:Matthew Guerrieri
出處:華盛頓郵報 2020. 3. 6
中譯:MNA編輯部
長期以來,古典音樂演出持續承受當代批評聲浪,被建議要捨棄其大部分音樂會寂靜、孤立和教堂般莊嚴的氣氛。丹尼爾.特里福諾夫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件事——這週三,在華盛頓表演藝術中心的支持下,這位俄國鋼琴家將甘迺迪音樂廳化為祈禱殿堂,透過冥想和讚美,敬拜了崇高的巴哈聖壇。
這場演出甚至包含了序曲和後奏。特里福諾夫以布拉姆斯改編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的《為左手而作的夏康舞曲》揭開音樂會序幕。這是該場曲目中最能讓名家盡情揮灑的絕佳選曲,也展現了特里福諾夫的高超音樂技巧:扎實的能量、清晰的靈敏性、無可匹敵的掌握度。其積累淬鍊的豐富令人著迷,也預告今晚將是莊重而欣喜的一夜。
特里福諾夫省去了《夏康舞曲》的結尾,並以巴哈如禮拜儀式般的《賦格的藝術》(BWV1080)作為開頭。效果就如同信徒在恪守宗教禮俗間,倏忽瞥見了神。巴哈對位作曲遺作中,其中14首浩瀚複雜的賦格曲(特里福諾夫省略了4首卡農系列)則是觸鍵技巧的展現。你可以遵循特里福諾夫的肢體語言:他挺直背,捕捉帶有管風琴般色彩的深沉音符;他弓起背,敲擊鍵盤,炙熱靈巧地撩撥著對位旋律。
這是富有紀律和狂喜的循環,精神實踐帶來了狂喜的願景。開頭的賦格曲帶有震撼而清晰的寂靜感,圍繞著響亮的主題段落。隨著連禱持續進行,精湛的技巧愈加宣洩:豐富而好鬥的「對位 VI」;熱烈、銳不可擋且包羅萬象的 「對位 XI」。蜜拉.海絲呼應巴哈設定所改編的《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也令人回味無窮。
我不確定這種虔誠的、大量的音樂神學是如何影響一個懷疑論者、新手或不可知論者。但對於一個信徒來說,那是靈魂的養分。這也提醒我們,古典演出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氣氛應該是目標,而不是期望。很少有表演者能保持敬畏的技巧和信念,而他做到了。
Comments